普洱茶 | |
---|---|
普洱茶 | |
科學分類 | |
界: | 植物界 Plantae |
演化支: |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|
演化支: |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|
演化支: | 菊類植物 Asterids |
目: | 杜鵑花目 Ericales |
科: | 山茶科 Theaceae |
屬: | 山茶屬 Camellia |
種: | 普洱茶 C. assamica |
二名法 | |
Camellia assamica (Mast.) Chang |
普洱茶熟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,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。其外形色澤褐紅;內質湯色紅濃明亮,香氣獨特沉香,滋味醇厚回甘,葉底褐紅。 普洱茶的產地因在清朝時屬雲南省普洱府(今普洱市,2007年前為思茅市),所以以此泛稱之。實際上,現在被稱為滇普洱茶泛指中國雲南地區生產的一種茶葉。
名稱已修訂,正名為:普洱茶 Camellia sinensis var. assamica
明朝時普洱茶稱普茶,明成祖朱棣曾下令取消天下龍團和鳳團等緊壓茶,但不是紅茶是綠茶;在邊境的雲南,這種古稱「團茶」的緊壓茶製作工藝保存下來 。
由於普洱茶「渥堆」工藝向來被視為不傳之秘,所以造成「黑洞」,讓初次接觸的人容易買到不合格的普洱茶;所以選購普洱茶必須找信用良好的商家,若能清楚製茶人、乃至出品茶廠,則更有保障,並保存於通風良好的乾燥環境,避免發霉。
分類[編輯]
普洱茶可依據形狀、產地、年代、品級、製作工藝、發酵環境等來分類。
初制毛茶分為春、夏、秋三個規格。春茶又分春尖、春中、春尾三個等級;夏茶又稱二水;秋茶稱為谷花。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藝製作而成的普洱茶,香味濃郁,耐泡,湯黃明亮,香氣清幽,滋味醇厚。
製作工藝[編輯]
依照普洱茶的製程,又可分為生茶和熟茶。生茶直接將「毛青茶」蒸壓製成型,熟茶則在蒸壓製前加上一道「渥堆」的工序;所謂渥堆,就是將「毛青茶」加水加熱,提高茶葉溫度,利用菌種的好氧反應,將茶葉中的植物蛋白水解成胺基酸、並破茶葉的葉綠素、氧化產生茶紅素及茶褐素。經過「渥堆」這個轉化程序,普洱茶在二個月左右就變得順滑甘甜適合飲用,而生茶則必需再經多年儲存、經過「陳化」始宜飲用。
發酵環境[編輯]
普洱茶的生茶依據儲存方式,又可以分為「乾倉」及「濕倉」。「濕倉」的轉化程序較快,「乾倉」需時更久,但「乾倉」長期陳化的普洱茶風味更佳、價格高昂;一般「乾倉」普洱茶要產生茶紅素、俗說「反紅」,根據不同的產地至少需時10-30年。
形狀[編輯]
普洱茶以形狀可分為散茶與緊壓茶二類,前者在製成「毛青茶」後即出售,後者將「毛青茶」蒸壓製成磚、沱等各種形式。緊壓茶具有以下多種形狀:
圖片 | 俗稱 | 描述[1] |
---|---|---|
餅茶 | 小圓餅形,每塊重100g-5kg;主要的標準重量為357g,七個餅為一筒,又稱為「七子餅茶」。 | |
沱茶 | 碗狀,中間下凹,外徑8厘米,高4.5厘米。 | |
磚茶 | 長方磚形,又可分為青磚茶、米磚茶、黑磚茶、花磚茶、茯磚茶等。 | |
方茶 | 方形,外形平整,茶磚上多有印字。 | |
緊茶 | 形狀像沱茶,但多了一個柄,使得形狀類似蘑菇,主要以銷藏為主。 | |
金瓜 | 形狀像金瓜,是著名的貢茶。 |
產地[編輯]
普洱茶被國家質檢總局於2008年5月13日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准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,《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茶》國家標準也由國家質檢總局、國家標準委於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准發佈公告2008年第10號(總第123號)批准發佈,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[2]。
參考資料[編輯]
外部連結[編輯]
- 普洱茶 Pu Er Cha 中藥標本數據庫 (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) (繁體中文)(英文)
相關條目[編輯]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6%99%AE%E6%B4%B1%E8%8C%B6